梁宁:《真需求》-极简商业模型

木易读书

基本信息

  • 书名: 真需求
  • 作者: 梁宁
  • 核心框架: 本书提出了一个商业闭环的极简模型,包含三个核心要素:价值、共识和模式。

核心主题

本书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洞察、满足并引领“真需求”,从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商业闭环。作者认为,商业的成功源于对价值、共识和模式三个要素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价值: 价值源于需求。商业价值并非主观认为,而是由买方决定的,符合对方需求并愿意为之付费,才构成商业价值。

共识: 共识是商业协作与成交的基础。商业创新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领导共识,其反面是分歧,而领导共识的能力就是超越分歧的能力。

模式: 模式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企业通过服务客户从市场获取资源,然后投入和打造自身的竞争力系统,以获得持续的生存优势。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价值

这部分深入探讨了价值的构成,提出了一个核心公式:产品价值 = 功能价值 + 情绪价值 + 资产价值

功能价值与效率需求:

  • 功能价值的实质是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与效率需求
  • 作者提出了功能价值的四种模型:原材料/劳动力模型、专利/知识产权模型、平台/供应链模型、基础设施模型。
  • 书中详细阐述了供应链的三代进化:初代“有啥卖啥”(如丝绸之路),二代“没啥造啥”(如苹果供应链、特斯拉供应链),以及三代“一链到底”的柔性供应链(以希音为例)。
  • 功能价值产品的经典死法被称为“匪兵甲”,即产品力不足,与主角一比就被结构性碾压。

情绪价值与情感需求:

  • 情绪价值是主观的,其公式为:情绪价值 = 生理唤起 + 认知标记 + 心理账户
  • 用户为情绪价值付费有三个主要驱动点:保障感(对抗担心)、愉悦感(对抗枯燥)和彰显性(对抗自卑)。
  • 情绪价值产品的经典死法被称为“貂丁”,即看似创新,实则脱离用户真实体验,既无功能价值也无情绪价值的自嗨式拼凑。

资产价值与投资需求:

  • 可持续变现是资产价值的核心定义。其成立需要两个条件:有可供持续变现的专门市场,以及市场共识。
  • 书中以钻石为例,阐述了一个品类如何通过控制稀缺性、锚定情感(如爱情)和领导共识,从而被成功运作成为奢侈品,并探讨了人造钻石对其资产价值的冲击。

品牌价值:

  • 品牌是“一代代的产品 + 公共记忆 + 时间过滤”的结果。它是一种无形资产,其力量在于人内心的记忆和情感反应。
  • 书中对比了网红大牌的核心区别:网红的核心是新鲜感与话题度,而大牌的核心是辨识度与情感唤起。

第二部分: 共识

这部分探讨了商业世界中无处不在的“分歧”以及如何超越分歧、达成共识。分歧主要源于四个层面:感知、想象、场景和利益的不一致。

感知的分歧: 使用卡诺模型来解释同一产品特性在不同用户眼中会呈现为不同的属性(魅力属性、期望属性、必备属性、无差异属性、反向属性),从而导致感知的差异。

想象的分歧: 提出了用“用户人设”而非传统的“用户画像”来理解弹性需求时代的用户。用户人设是用户的自我设定与投资,一个人的长项往往就是他的需求所在。

场景的分歧: 强调了“产品场景匹配”的重要性。一个产品需要找到能让自己立足的具体、高频、强感知的场景,才能最终实现产品市场匹配。

利益的分歧: 引入“利益相关人地图”作为分析工具。任何一件事能成,都是因为受益者驱动;要达成共识,必须理解并对齐各方的利益。

第三部分: 模式

当产品趋于同质化,需求成为公共时,企业独特的生存与发展之道——模式,就成为了核心竞争力。模式包含三个核心板块:能力系统、变现逻辑和分配机制。

能力系统: 以瑞幸咖啡为例,阐述了其成功的背后是其独特的四大能力系统:基于位置的双边实时撮合能力、全链路数字化管理能力、品运合一的营销能力以及与资本市场博弈的能力。

变现逻辑: 商业的本质是变现。通过“别针换别墅”的故事和蔡文胜的案例,探讨了如何识别套利空间,并从交换物质演化到运营影响力,最终实现价值的跃迁。

分配机制: 分配权是权力的核心。通过对比海底捞和吉野家的案例,说明不同的分配机制(强管理与强激发)如何塑造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竞争力。对顶尖人才的最高奖赏是激发其雄心,并提供视野、资源和容错空间的支持。

第四部分: 求真

这部分回归到创造者的精神层面,探讨了创新的本质。

应然与实然: 以“hao123”的创始人李兴平和搜狗的创始人王小川为例,探讨了两种不同的创新路径:草根从“实然”出发,贴近真实需求;精英从“应然”出发,用理论框架指导实践。

第一性原理: 以埃隆·马斯克为例,强调了回归事物本质进行思考的重要性。好的产品背后是对品类第一性的深刻洞察,而其最终呈现,作者认为是一个“美”字。